查看原文
其他

在AECOM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2017-12-15 ABC UniDesignLab

关注我们, 请点击屏幕上方 UniDesignLab

                                          添加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加入UDL交流群


这篇文章将首先带领大家初步了解下AECOM及其作品,随后正文我们将与大家分享工作经验总结访谈形式)。



Master plan of London 2012 Olympic Games

Master plan of Rio 2016 Olympic Games

Architecture Design of Shenzhen Sheraton Hotel


Landscape Design & Urban Design ofYangshuo Banyan Tree Resort

Structural Engineer & Landscape Design of ShanghaiInternational Finance Center'


AECOM,A(Architecture)代表建筑设计,E(Engineering)代表工程,C(Consulting)代表咨询,O(Operation)代表运营,M(Maintenance)

 

业务范围主要涵盖六个部分,

1. Civil Infrastructure,

2. Buildings + Places, 

3. Environment,

4.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5. Oil & Gas, Chemical, Industrial and Power

6. Construction Services

 

大中华区,包括香港、台湾在内,AECOM 在15个城市设有办公室,有超过6800名的员工。以下主要以上海办公室为例,介绍AECOM的情况。

 

与建筑、规划设计有关的部门都划在 Building + Places 这一板块,以下继续细分四个业务线:

1. Design + Planning / Economics

城市设计,总体规划设计,景观设计,环境与生态规划,经济规划,战略规划等项目都属于这条业务线。新晋员工多数有规划和景观的专业背景,建筑专业背景其次。规划设计为AECOM主要擅长的业务方向,工作模式也相对成熟与固定。项目由部门BD下分到各个组,并由各组组长控制项目进度和项目管理,每个组的项目基本组内独立运作,偶尔会有跨组的合作,但不是项目主要的运行方式。

 

并不主要侧重设计方向的部门,比如生态规划、经济规划和战略规划,招聘的员工专业背景更具多样性。有规划背景的同事进入这些部门的也不少,这些人我觉得属于迈出了相对局限的设计圈子的那一波,工作时间更合理且具有可预测、可掌控性。

 

2. Architecture

建筑部计划是按照项目类型进行分组,比如商业办公类,高端住宅酒店类,医疗卫生类,工业类和体育设施类。但就目前的发展来看,成型还需要时间和项目经验。现阶段主要按大组进行区分,分为前期方案组和后期技术组,方案组会按照项目类型进行简单的临时分组,但总体上还是相对灵活。后期组人员相对固定,一般都有年把的施工图绘制经验,工程节点较赶时,会从前期组借人,人员调配的时间周期视各组协调能力可长可短。值得一提的是,AECOM是少数有施工图资质的“外企”之一。

 

3. Building Engineering 和 4. Program,Cost, Consultancy

主要是建筑工程和造价咨询,设计类的小伙伴应该没什么机会介入了,也就不了解而略过。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本期的采访内容。


在公司都做些什么?

入职半年,进的是新组建的酒店组,但是行政上隶属于规划大组,组里主要做的是高端度假酒店的方案设计,和建筑后期组也有过配合绘制扩初图纸。总的来说,组内工作以方案设计的深化为主,各种能想到的前期工作半年时间基本都尝试了一遍。软件平台基本以CAD加SU为主,Adobe系列软件当然也必不可少,掌握简单的V-ray设定就可以基本搞定内部交流的渲染需求。熟能生巧,差不多可以概括以上的内容和要求。

 

工作节奏怎么样?

刚进公司的时候因为忙项目节点,错过了新员工培训,接下来的半年接着错过了三次,印象中基本都是在忙着Sketchup建模,推敲立面关系和体量关系,或者和效果图公司对接。电脑模型处理的要求这边相对算细致,檐口的细节,不同材料的交接处理等,都会在模型中有所体现。因为项目基本都是30000平左右的高档度假酒店,建模的量不少。并且对于度假酒店来说,景观设计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包括景观水池的设计,叠水的设计,景观小品,植物的配置,植物的高矮疏密关系等,由于时间关系,有时候组里内部就独立处理完景观设计部分的全部考量。一套下来需要花不少的时间成本,当然,方案最终完成的质量和文本的效果,应该都属上乘。但是对文本的感受是极大区别于学生阶段的文本,图纸的创造性表达,例如形态生成分析图,剖透视,剖轴测,爆炸图等等,目前是还没做过,也感觉这些图对于甲方的接受度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加班的情况总的来说符合大环境,和项目分组以及项目节点有关,也和老大的风格有关。加班会有餐补,周末加班餐补加调休,但并不是完美的周末加了几天班就都能有同等天数调休的。累的反而是平时的加班,调休个一两天基本也只能用来补觉那种,运动的时候感觉力不从心也渐渐习惯。带薪年假每年有12天,需要提前申请和老大的批准。计划总赶不上变化。


工作流程是怎样的?

软件平台公司这边也有以Rhino和GH为主的小组,主要做的是大型公建或者高层的项目。

始终觉得Rhino比SU更反映建模的逻辑,从图层的管理上就可以明显看出。SU平台的价值比不上Rhino平台,而最终过渡到Revit平台肯定会是大趋势,只是不知道在中国的过渡会需要多少年。Revit目前在上海公司这边并没有普及开,专门的BIM小组的组建只在筹划阶段,但是据说在新加坡的公司BIM技术的应用已经比较普及。总是觉得设计师不该被软件束缚,Revit建模也会有专门的团队,可是难的就是职业起步的并且想成为建筑师的人,需要软件的使用能力作为敲门砖,却又不想被封死在软件技术的围城里。


工作的交流活动有哪些?

工作的间隙,上海办公室在周三或者周五会组织公司内部的项目交流,一些小组会展示组内正在进行的项目,以期得到一些反馈或者建议。大家更多地是抱有轻松的心态在参与。碰上一些特殊的节点,公司在顶层会有小型的聚会,但在印象中这些聚会的时间都只是抓一杯啤酒和一把吃的下来继续画图,一般来说食物都不太好吃。最近是搞了一次大中华区的项目交流会,以上海分公司承办,会上各分公司的大佬都激烈地评价了别的分公司的项目,相互有了解也争取互相有提高。AECOM每年还会和一些建筑科技公司合作办工作营,公司这边会组织参观和选拔参与,今年的主题是 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


 

业余时间都在做什么?

公司有瑜伽,网球,足球,篮球,羽毛球各种俱乐部,基本就是在江湾体育场或者上海体育学院一周各包了两个小时左右的场,员工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前往。篮球活动在周三,少数不加班且没有被工作掏空的时候会去看看,可想而知去的不多,打球的人还蛮固定,但基本都不是公司的人。只是AECOM包了场但没有什么人来这件事逐渐都被大家知道了,打球的人对于球场的敏锐嗅觉基本上是无孔不入的。但真心觉得,工作之后还能坚持打球的人越来越少了,生活的重心迟早会转变并填满生活的另些部分。

 

公司现在的楼在创智天地,从顶层往下一共有四层,再楼下是德勤。顶层有屋顶露台,并且特定楼层设有乒乓球桌,桌上足球和一个极小型的健身房,公司提供免费的咖啡牛奶和饼干,有一阵子集中供应的是旺旺雪饼和旺旺仙贝。公司从会德丰搬到创智天地以后,对于蛮多同事来说位置是更加偏僻了,可是对于我来说还好,因为本科阶段就时常混迹五角场一带,选择一个熟悉的环境安顿下来并且可以在步行距离内解决工作与生活,可以给不定期加班的日常一些喘息的余地。大学路这条以前偶尔来喝喝酒逛一逛的地方,之于现在的生活来说就变成了食堂一条街,中午在这吃,晚上在这吃,加班餐还在这吃。于是乎有朋友问,在这边上班,下班之后就可以到大学路坐坐不是很好么。我只想回答,来了试试就知道。总是行色匆匆地穿梭于悠闲散漫的人群中,更加体会到工作之后的快节奏。总的来说还是喜欢周边,在不用上班的时候。



对于未来是怎么考虑的? 

对设计行业的抱怨归抱怨,但是最近的感悟是不要那么快转行。看着专业执着的攀岩的人,打篮球的人,现在越来越觉得,最难的往往是专心、认真地做好一件事,只要还不讨厌。



下面是来自UDL旗下作品集辅导团队的广告,针对申请英国,欧洲,美国和澳洲各所建筑名校

将你的个人信息,申请意愿,个人作品样品发送到UDL主页微信 UDLservice01 或UDL官方邮箱 service@unidesignlab.com ,提供免费作品集评估以及辅导试听



末尾跟上公众号旧闻链接,欢迎了解更多其他相关资讯。


毕业去地产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去外企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留国外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建筑学毕业去国企工作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转行不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毕业去事务所做设计是什么样的体验?

学建筑毕业后在外企薪水有多少?

做独立设计师是怎样的体验?

在德国的GMP实习是怎样的体验?

我要放弃画图,去甲方!

你说,设计这份工作能做一辈子吗?

在Herzog & de Meuron上班是怎样的体验?

在海茵HENN实习是怎么样的体验?

在越南建筑大师VTN建筑事务所实习体验

在北京Kengo Kuma隈研吾事务所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在BIG实习是怎样一种体验

在Zumthor那里工作是怎样的体验?

你想知道的BAA, MVRDV, NL的工作经验

你想知道的UNStudio, KCAP, GroupA的工作体验

你想知道的OMA, Mecanoo, KAAN的工作体验

似曾相识的Schmidt Hammer & Lassen?SHL Architects工作经历实录

实习在TAO迹·建筑事务所:必须说的事儿

北京有什么还不错的新锐事务所?

上海有什么还不错的新锐事务所?

英国的事务所不是只有Foster,Zaha和Heatherwick

德国的事务所不是只有GMP,HENN和KSP

瑞士的事务所不是只有Herzorg & De Meuron,Christian Kerez和Mario Botta

丹麦的事务所不是只有BIG,3XN和SHL

荷兰的事务所不是只有OMA,MVRDV和UNStudio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我们做了些什么

建筑学本科毕业两年,她们做了些什么

“不要再称呼我美女设计师”成功转型到甲方的Trista的心路历程

那些年被建筑媒体欺骗的我们

那些知名建筑师的八卦秘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